襄陽市襄城區(qū)李斌麥冬草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
主營產(chǎn)品: 畜禽種苗
開花薰衣草種植技巧-小葉薰衣草報價-江蘇薰衣草
價格
訂貨量(件)
¥5.00
≥1
店鋪主推品 熱銷潛力款
䀋䀔䀑䀓䀋䀏䀓䀋䀓䀔䀒
在線客服
麥冬生長期需水量較大,立夏后氣溫上升,蒸發(fā)量增大,應及時澆水。冬春若遇干旱天氣,立春前澆水1-2次,以促進塊根生長發(fā)育。
麥冬喜陰濕環(huán)境,種植時可實行間作。夏、秋季以間作玉米為好,可減少強烈目光的直射,有利于麥冬生長;冬春季有些地方間作大蒜,但此時正值麥冬地下莖膨大發(fā)育期,一般不間作為好.麥冬栽后約15天返青,發(fā)現(xiàn)死苗及時拔除,選陰天或傍晚補種。栽后15天須松土除草1次,以后選晴天每隔1個月或半個月除草1次,促進幼苗早分蘗,多發(fā)根。10月以后,宜淺松土,勿傷須根。麥冬植株矮小,應做到田間無雜草,避免草荒
麥冬于栽后第2年或第3年的4月上中旬收獲。選晴天先用犁翻耕土壤25厘米,使麥冬翻出,抖去泥土,切下塊根和須根,分別放籮筐內(nèi),置流水中用腳踩搓淘凈泥沙。將洗凈的麥冬攤放在曬席或曬場上暴曬,干后再用手輕輕揉搓,再出曬,如此反復幾次,直至搓掉須根,用篩子篩去雜質即成。若遇陰雨天,可用40℃-50℃文火烘10-20小時,取出放幾天,再烘至全干,篩去雜質即成商品。一般可畝產(chǎn)干麥冬150公斤左右,高產(chǎn)時達250公斤。麥冬以粒大而長、形似棱狀、肉實色黃白者為佳。
麥冬是中國第一部藥學著作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記載的上品,同時,也是一直被人們稱為生于階沿,用為上品的養(yǎng)生佳品。我們所熟悉的那棗核形的藥材,則是來自于其的肉質塊莖。麥冬在河南禹州被人民稱為“禹韭”。禹韭之名的來歷有這樣一個傳說:大禹治水成功后,地里的莊稼豐收了,老百姓產(chǎn)的糧食吃不完,大禹就命令把剩余的糧食倒進河中,河中便長出了一種草,即麥冬。
由于此草產(chǎn)于禹州,葉窄而細長,形似韭菜,故叫做“禹韭”、“禹霞”。此草具有“生津清心除煩”的功效,故又被稱為“不死藥”?,F(xiàn)代研究結果表明,麥冬能改善心肌收縮力,對心肌細胞具有保護作用,由它作為主要成分的生脈散藥劑,在一定程度上能達到“生脈”或“復脈”的效果